搜尋

請輸入關鍵字:

搜尋結果:符合關鍵字「管委會」的查詢結果共1054筆

高雄觀音山有社區因中租控股旗下子公司投資綠電,在透天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,引發在地居民強烈反彈,2日舉辦說明會,居民質疑,該透天屋主主張產權獨立、不受管委會約束,已明顯違反《公寓大廈條例》,怒問:「政..

通常住在社區大樓都要繳納管理費,以支付大樓設施、電梯保養等費用,有網友表示,管理費一直是住戶們關心的大筆開銷之一,特別是對於住在大樓裡的居民來說,通常都不便宜,好奇大家「管理費繳得值得嗎?」對此,網友..

近期有網友分享,看上台北一間20年的獨棟電梯華廈5樓,該大樓一層一戶,共7層,並附帶升降機械車位,家人認為位置與價格合理,但對於未來電梯維修、機械車位可能帶來的問題有所疑慮,於是詢問網友意見。對此,信..

以大社區來說,不僅平均每坪管理費可以壓低,也因為戶數夠多,通常管理費較充裕。就也網友好奇,為何有些大型的老大樓社區,公設卻呈現鬼屋狀態,地下室停車場破破爛爛,資源回收室髒亂臭,「這種大型老大樓社區收的..

很多人都住在公寓裡,近日則有網友好奇,公寓要爬樓梯、垃圾要自己丟、沒有管理員、屋齡往往比較高,大家沒發現住在老公寓中,幾乎沒有優點嗎?為何不選擇住在大樓?貼文曝光後,引發討論,底下網友也點出公寓的優點..

多數買房族都不會想要機械式車位,有車主就求助,自己是住北市大安區沒車位的老公寓,平常都租附近學校地下停車場的車位。最近看到家隔壁華廈有停車位要賣,忍不住動心,不過因為是倉儲式的又很猶豫。信義房屋專家聽..

台北市一名羅姓男子控訴,鄰居范姓男子於112年5月搬入社區5樓,入住後經常突然傳出巨大聲響,如桌椅摩擦地面、重物墜地等聲音,導致他經常在夜間睡眠中被驚醒,長期睡眠不足、精神力無法集中,身心痛苦異常,且..

忠孝復興豪宅「台北星鑽」釋出18戶標售,每戶3億元起,但不用身價上億,也能跟富豪當鄰居。該案還有釋出3戶小坪數標租,最小的18.4坪套房每月約4.9萬元,含管理費,《ETtoday新聞雲》帶讀者搶先開..

很多人認為社區保全是一份爽缺,不過其實這份工作需要時刻保持警覺和責任心。就有一名網友表示,自己因保全執行職責過於嚴格,引發住戶強烈不滿,甚至成為社區管委會討論的焦點,讓他相當感慨,「當精實保全真累」,..

一名網友先前看中位在蛋殼區的華廈,不僅是新成屋,且價格也相對親民;不過,他也點出5項隱憂,直呼「請前輩們幫忙給點意見!」對此,大多網友留言勸退,不過也有房仲中肯分析優劣,認為還是有看個人的需求及偏好,..

一名網友先前看中兩間小坪數的中古屋,分別位在板橋府中站和南勢角站附近,開價同樣是850萬,屋齡、坪數都相仿,於是發文求問「針對機能、治安、消費等,會如何取捨?」沒想到,網友們答案一面倒,紛紛選擇府中站..

管委會能否直接處罰住戶?資深律師「巴毛律師」陳宇安日前在臉書粉絲團上分享重點觀念。她強調,管委會其實是民間組織,不具公權力,如果直接對住戶進行金錢處罰,不僅侵害財產權,還可能被告上法院。

買房之前,很多人也會考慮到社區戶數。近日就有網友發文透露,他目前住的社區約有200戶,覺得算剛好,如果他現在要換屋,要選擇戶數多一些,還是戶數少一點的社區呢?戶數多的社區有什麼優點和缺點?對此,信義房..

「想請教一下大家,管委會的權力有多大?」有網友在「買房知識家」表示,最近看了一間房子,他在坐電梯的時候看了一下公告,發現6則裡面有2則在說不遵守規則會被管委會罰錢,讓他瞬間冷感,「感覺這社區的人可能都..

建築樓層的價格有差異,大樓通常越高樓越貴,而2到4樓就算價格比較便宜,也可能因為某些原因,很多人不願意入手。就有網友在「買房知識家」發文求助,「大樓預售2樓跟3樓,要怎麼選呢?」對此,信義房屋專家指出..

近年飯店式豪宅如雨後春筍般興起,有網友在網路論壇發問,即將與女友結婚,開始在高雄看屋,沒想到女友看到米其林建案後,社區內又有不少飯店式公設大推,不過他覺得住個10年,也不見得會去吃一次,沒事也不會用公..

「新房子住起來很爽,但管理費要價不菲。」房產專家何世昌近日在粉專指出,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,物業管理業也面臨人力荒,導致管理費用相對提高。但他直呼,管理品質與社區修繕維護的好壞,攸關到社區的房價,「只..

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,鑑於近日各地發生火災事件,呼籲公寓大廈管委會主動落實公安申報,重視建築物公安消防、防救災避難、用電設備維護、配線增設及管道間管理的重要性,以維護住宅及住戶安全,自明(114)年元..

一名網友先前買下台中一間預售屋,怎料入住幾個月後,發現整棟樓超空,幾乎看不到鄰居,讓他不禁疑惑,「是投資客的意思?」話題掀起熱議,不少人直呼,「台中真的很多投資客,我朋友做仲介,他們最了解」、「一堆新..

2024年4月3日,台灣花蓮遭遇芮氏規模7.2的強震,多棟建築物受損嚴重,道路、橋梁、公共設施等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。這次的地震再次喚醒我們對於地震防護的重視,尤其在地震頻繁的台灣,建築物的耐震能力更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