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台灣8縣市人口流動,幾家歡樂幾家愁,在高房價推擠效應下,Q1桃園人口淨遷入人口最高,達8065人。不過,台北市持續明顯下滑,淨遷出人口達2萬949人,另外新竹市淨遷出人口也達620人。
10小時前
北市再現大咖「包棟掃樓」!霧峰林家後代、新光創吳火獅女婿林隆士為負責人的法人,以約5.6億元買下承德路四段整棟商辦。房仲業者統計,近1年北市有6筆總價超過3億元的包棟式掃樓。
4/17 10:58
全台最年輕的10大重劃區出列,其中新北林口區平均屋齡僅18年最年輕,排行第二是金門金寧鄉也不到20年。而10區中,房價最便宜的是桃園觀音區,大樓、華廈每坪均價僅23.2萬元。
4/15 09:40
鄉民感嘆去年9月一簽完約,政府就打房,自嘆買貴了,但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房貸利率是2.6%。不過,信義房屋專家表示,若原po是買第一戶,利率其實沒有比較低,去年12月到今年1月,房貸加權平均利率2.53..
4/12 14:00
股災效應會不會燒進房市?今(7)日台股重挫逾千點,市場哀鴻遍野,不少投資人擔心「資產雙殺」是否成真。事實上,房市早已出現止漲盤整跡象,如今再逢股災衝擊,專家示警:「房市進入修正期的腳步恐怕加快,買方市..
4/7 13:57
觀察國內10次股災中,隔年房市表現,交易量增減各半。專家直言,股災發生原因不同,但若是經濟型股災,對房市交易量仍有一定影響,今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將創下自2019年疫情以來新低,面臨30萬棟保衛戰。
4/7 10:06
太平區取代北屯區,正式成為「首購天堂」,2024年太平區35歲以下年輕房貸族申貸件數達1346件,相較於2022年的724件,短短3年時間成長幅度高達86%。專家認為主因有三,包含房價基期低、交通優勢..
4/6 15:00
擁「手搖飲一條街」之稱的永吉路30巷,近期有三角窗店面每坪租金近萬元,是該路段史上最高價。另外,房仲業者也統計台北市5大上班族美食商圈店王,其中有3間都是飲食相關業者。
3/28 14:36
前年東南大飯店以2.3億元,法拍取得萬里區「喜凱亞渡假村」3917坪(約217戶套房),平均單價5.87萬元;如今出售1443坪(約90戶)予具長照背景的法人,總價5477萬元,平均單價3.8萬元。
3/25 12:12
昨日央行理監事會議,表示將持續強化金檢,調控不動產貸款集中度。而購屋人遭受第七波信用管制突襲,市場紛紛傳言有解約潮出現,統計實價登錄,2024年解約件數較2022年增加4倍,但也有0解約區。
3/21 15:40
台南東區有店面空置9年,根據實登顯示,1月出現新租客以年租金816萬元進駐,成為東區有史以來最貴店王,新租客為美語補習班,專家透露,該區具學區與商圈雙重優勢,讓租客願意以高價搶進。
3/20 10:10
政府「打住不打辦」,近年新北各大產業園區平均成交單價皆有漲幅,其中中和區「世紀廣場AOC」頂樓戶近千坪廠辦轉手,持有6年,大賺近1.3億元,相當驚人。
3/13 12:44
2018年辜家出售天母豪宅「國泰天母」7樓戶,小賺236萬元,如今又以2.38億元出售11樓戶,持有11年賺3189萬元。在地房仲表示,本次轉手的戶別屬於前棟戶別,面陽明山,享有高樓層景觀,成交單價1..
3/12 13:16
便當、自助餐店全台家數突破1萬家,且年銷售額達315.2億元,年增率達21.7%,漲幅位居餐飲業冠軍。進一步觀察各縣市,年銷售額前幾名區域都位處都會區,而六都之外,宜蘭縣的便當業銷售額最高。
3/12 09:55
台南永康一間歐風透天別墅,因前屋主多年前在屋內上吊自殺,並留下「非我家人、入住索命」的詭異字條,成為南台灣知名度最高的「極凶宅」,當初歷經10次法拍,2016年由自然人以562萬元得標,近期再開出16..
3/7 12:13
近期北市頂級豪宅「Diamond Towers台北之星」成為話題,該區位於忠孝復興,也是近年北市的都更熱區,最新實價揭露又有一案成交單價上200萬元。
2/26 16:24
觀察全台8大高鐵站周圍房價,北車、板橋在近期不少新案帶動行情翻揚,漲幅位居冠亞軍,其他縣市也大多呈現上漲態勢,唯一只有輝達承租辦公室的南港不漲反跌。
2/25 12:16
根據實價揭露,七期新舊豪宅都出現獲利轉手,包含七期首次單價破百萬元的豪宅「聯聚瑞和大廈」獲利927萬元、老字號豪宅「由鉅大謙」也出現轉手帳面獲利1268萬元個案。專家認為七期豪宅不論新舊,6字頭價格仍..
2/12 12:25
住商機構7日表示,去年上半年房市熱,直到9月央行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,使房市急凍。不過觀察2024年整年度實價登錄,盤整各縣市預售案平均成交單價,以漲幅來看,基隆市年漲幅35%最多;另外全台新案售價2字..
2/9 17:48
受到919央行打房衝擊,Q4房市進入寒冬,就連建商也暫緩開工腳步,統計2024年全台住宅開工數達12萬7883宅,為近5年以來最低。專家表示,去年不少建案延後推案,並同步未開工,但「躲得了一時,躲不了..
2/6 11:15